【公益入门】“赠人玫瑰”与“受人玫瑰” 手中都有爱的芳


  在流行的慈善文化里面,捐赠人和受捐人是不完全平等的。所有的赞誉都给了给予者,而对受捐人赋予了“不食嗟来之食”的道义准则。这种文化其实对双方都是不公平的,给予者貌似受到赞誉,实则被绑架到了道德的高地,而受捐人则完全处于被道德消费的赔笑位置。

  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是再正常不过的常情。生活中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陷入其他人拉一把就可以走出的泥潭,苦撑着被人搭把手就可以扛住的压力。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象牙塔的生活就在眼前,更多元的未来也触手可及。有爱心人士伸出一把手,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能让他们安心就学,获得更好的营养,有更多机会去开发兴趣爱好。

  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呢?

  最传统的方式,说来说去就是好好学习,或者土一点的方法可以送个锦旗等等。

  怀有感恩的心,是良好的品行。但被捐助的学子们,无需承载道德压力。

  捐款人是需要感恩受捐人的,双方是平等的。守望相助,是每个人对建设美好社会的义务,选择行善并不是选择接受荣誉和赞美,而是兑现了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所以,接受了资助的大学生们,无需感受到道义上的压力,或者低人一等。但接受捐赠也非理所当然,这也是捐款人的辛苦劳动所得,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接受了馈赠之后,积极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培养多元技能,不是为了证明给捐款人,而是对个人健康人生的努力。和捐款人的交流,也是为人生中多一个有着良好情操的挚友。

  做到上面这些是一方面,而如果回到每个人对社会的义务而言,接受捐赠相当于接过了捐款人对这个社会的承诺,接下了爱心传递的火炬。进入大学以后积极努力地学习生活,是为了让火烧得更旺,更是为了薪火相传。每一个曾经的受益人,都可以变成未来新的捐赠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作为捐款人,捐出的是爱;作为受益人,接受的也是爱;公益的过程,就是爱的不断传递和培育。当开始进入公益的循环时,无论角色分工如何,都进入了爱和快乐的事业之中,感受爱和快乐,分享爱和快乐,创造爱和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鼓励了很多人帮助其他人。受人玫瑰,同样会手有余香,因为有一天,玫瑰还会被赠出去,爱心的传递,带来人人公益的遍地开花。


来源:华商报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传播部副总监姚瑶


推荐动态
我要捐赠

支持您喜欢
的公益项目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能帮助更多人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要捐赠

查询我的
捐赠记录

查询我的捐赠

扫码关注甘露公益

  • 总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