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高峰,男,1980年生,盲人一级。旁听过三年小学课程。三十岁后在好心人帮助下学会借助语音软件使用电脑,如饥似渴学习文化,常怀感恩之心,做了上百讲盲用软件公益课程,义务帮助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的盲友。

最美志愿者
文丨高峰
前年的一天我接到电话,是市残联举行一次陪伴盲人去旅游的活动,邀请我参加。我问:“我没有独立出过门,怎么去旅游啊?”电话那头说到时候会有志愿者为我服务,让我不必担心,接着告诉我旅游的具体事宜。可我心里依旧有些忐忑,志愿者我原来也没接触过,这志愿者会愿意帮助我吗?知道该怎么帮助我才让我觉得方便呢?志愿者对于我这个连盲杖都不会使用的盲人会有足够的耐心吗?这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心里像打鼓一样,七上八下理不出个头绪。
很快到了活动的那天,早上我刚吃过饭,就响起了门铃声,我忙去开门,来人自报家门,他就是残联为这次活动征集到的志愿者之一,叫侯小野,安排做我的志愿者。得知侯小野比我大几岁,我就称他大哥。大哥问我吃过早饭没有?残疾证是否带着?为我检查衣服是否穿戴整齐。大概是看到房间里只有因中风生活而不能自理的母亲和我两个人,动了恻隐之心,大哥硬塞给我二百块钱。大哥来帮助我还给钱,这让我着实有点过意不去。无奈盛情难却,几次推让,我还是拗不过大哥,只好收下。
大哥搀扶我上了他的私家车,开车拉我到集合点。等参加这次活动的盲人朋友和志愿者聚齐后,清点人数,车辆排好队,就向着目的地——北普陀山景区进发了。
大哥边开车边详细询问了我和母亲的生活状况。我也了解到,大哥在锦州石化公司搞调度工作,这次,他是偶然知道残联征集志愿者就报了名,头一次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
到了景区,车子在停车场停好以后,大哥照例扶我下车,提醒我小心头顶和车门。
接下来就是跟随大家一起游览景区。大哥身材高大,声音洪润,敦厚温和,给人特别的亲近感。他一路搀扶着我,尽力认真仔细给我描述他看到的一草一木,各个游览景点,并提醒我身边的障碍物,脚下台阶以及坑洼不平的地方,不断询问我要不要喝水,去卫生间等,非常细心周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且自然随和,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的拘谨与不方便。我不知道大哥头一次为我这样的盲人提供志愿服务为什么能做得这样娴熟与妥贴,打消了我心中所有的顾虑。
游览期间,大哥又自掏腰包几次给我买了矿泉水和水果点心等食物,可谓体贴入微。将近四十岁的我,第一次被一个刚认识的非亲非故陌生人这么照顾着,心头涌起一股股温暖和感动。
为我做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大哥非但没觉得劳累,还对志愿服务上瘾了。他主动询问残联,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活动,他还想做志愿者。经过沟通,大哥参加了助残协会。
游览结束,大哥开车送我回家,搀扶我上楼,进了家门,安顿好我,才离开。
后来有一次,我需要出门办事,家里实在找不到人带我去。情急之下我试着给大哥发了条微信。大哥的微信马上过来,他说:“兄弟,你早说啊,这不算个事情,举手之劳而已,客气啥,我马上过来。”然后很快就开车过来了。
事情办妥以后大哥留话给我,以后有事打个招呼,只要他不上班,都没问题。大哥哪里知道,他自己说的举手之劳,对于我这个没出过门的盲人,却是叫天天不应的大事情。两年来,我都记不清多少次,大哥为我解了燃眉之急。有了这个大哥,让我这个盲人生活中少了些忧愁,多了些踏实感。
大哥为我在上班的时候请过几次假。今天我又必须出门办事,恰巧赶上大哥在单位正忙,请不了假,他就托了自己的同事过来帮我。同事说受了大哥的委托,一定要帮我把事情办好回去才好向大哥交代。
对于这样的大哥,我觉得“感谢”两个字的分量实在太轻了。
加入助残协会以后,大哥把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助残服务上。福利院、孤寡老人,哪里有需求,大哥就出现在哪里。他还长途跋涉,到河北去做志愿服务。我问大哥为什么热心志愿服务,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感觉做这些自己很高兴。
出车,搭油,赔钱,还要花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哥为这样的付出而高兴。我想起自己以往的一些抱怨和计较,不免汗颜。和大哥接触这两年,想着大哥所做的一切,我的心里也慢慢开阔起来,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好大哥,真心祝愿他在公益路上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在我心中,他是最美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