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参赛作品086#】村头的那盏灯

本帖最后由 管理003 于 2019-1-23 22:31 编辑


作者简介

许波银   1964年生,1983年入伍,1984年赴滇参战,1985年在战斗中,被地雷炸成重伤,至双目失明,一级伤残军人。

2000年加入中国轻音乐协会,

2014年加入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

2015年加入如皋作家协会,

2017年加入江苏省残疾人文学联谊会,

2017年加入南通市作家协会,

现任中国大爱联盟网络艺术团团长。

村头的那盏灯

文/许波银

在我们村头,总亮着一盏灯,它不算很亮,却总是给予我们村老百姓四季的温暖。那是我村医务室的窗户透出的灯光,无论是早上起早上班和晚上加班的,经过医务室的门前总能看到那盏灯还亮着,在灯光下看书或在为病人忙碌的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许阳医生。

二十多年来, 他走遍了我们村的边边角角、家家户户,有个头疼、发热的,尤其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只要打个电话或捎个信儿,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许医生总是背起配着手电筒的药箱,第一时间出诊。

记得去年冬天,我们村五组的李大爷独居在家,半夜起来起夜,觉得头晕,有些恶心,因为他的子女常年在国外工作,便喘着粗气给许医生打了个电话,希望许医生能来看一看。许医生接完电话,二话没说,爬出暖暖的被窝,穿上大衣,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地来到李大爷家。许医生一边询问着李大爷的情况,一边细心地为李大爷把脉,发现李大爷有中风迹象,没等李大爷同意,立即拨通了120。

出院回来后,李大爷见人就说,如果不是许医生来得快,他怕早就没命了,孩子们在国外挣再多的钱,他也花不到了。像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连许医生自己也记不清每年要发生多少次。

一有闲暇,许医生总是在翻阅着他的那些似乎永远也看不完的各类书籍,有很多村民打趣地说:“我们平时深夜身体不舒服,只要远远地看到医务室的灯还亮着,病好像就好了一大半。”

说实话,做一名乡村医生很不容易,可以说,比在大医院做专科医生还要难,从早到晚,没有上班和下班的这一说,而且什么都要懂,遇到老人和小孩更麻烦了,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和安慰,许医生总是不厌其烦。更多的村民把许医生当成了家里人,有事没事就来和他絮叨絮叨,或者请许医生从书中读点法律条文听听,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帮着调解婆媳和邻里关系,成了我村编外调解员。

正好我的工作室在医务室的隔壁,许阳医生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每次见到许医生总是给我一种莫名的感动,他总是那样的忙忙碌碌,他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乡里相邻,谁有了病都不能等。”

是啊!我们人人都像许医生这样,把病人当亲人,爱岗敬业,我想,我们国家全面进入小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不难了。

夜深了,外面下起了雨,却见许医生打开了医务室的大门,手电筒的光亮直刺雨帘,这光柱照亮了村头的那条路,也温暖了我们全村人的心。

推荐动态
我要捐赠

支持您喜欢
的公益项目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能帮助更多人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要捐赠

查询我的
捐赠记录

查询我的捐赠

扫码关注甘露公益

  • 总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