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行动】西爱&甘露第17001期武威站关爱退伍军人活动

一位身残志不残老兵的心声

他曾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西北汉子,他曾经也是一名守卫在祖国北疆大漠哨所的武警战士,他把最美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似火的军营和执勤哨位。如今已退伍返乡的他面对的则是另一种残酷的人生境遇,在我们感慨人生之余,回首岁月长河冲刷的痕迹,让我们认识一下今天我所讲述的这位身残志不残退伍老兵的曲折经历。
马永峥,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海上村三组村民,生于1977年,兄弟三人,父母都是敦厚朴实,勤恳劳作的农民。自幼懂事的马永峥,在家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在1997年12月怀揣一颗军旅心愿的他,依然告别父母、兄弟及亲人投身到火热的军营,当时的农村能参军入伍是无上光荣的事,在父母的殷切期望和父老乡亲的嘱托中,身在军营的他,刻苦训练,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士兵。连年被所在的部队评为“优秀士兵”,这份成绩是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挥汗如雨、摸爬滚打、刻苦训练、从不叫苦。处处体现了一个农村孩子那份质朴和吃苦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
光阴似箭,三年的军旅时光转眼到了服役期满的时候,面对留队还是退伍,他认真的思考一番,父母年事已高,虽然家中兄弟三个,但是两个哥哥都在早年因意外事故身体留有残疾(大哥因意外右腿粉碎性骨折,现在为止还存留着当初手术时放入的2块钢板,2016年9月又突发左冠状动脉95%阻塞住院,医生建议马上做动脉支架手术,否则再次病发会有生命危险,因家境贫困家里拿不出数万元的治疗费放弃了手术,现在在家休养。二哥95年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腰椎受损,后又发展成股骨头坏死,不能出大力,就一桶水都提不了,现在在武威新监狱对面以卖菜为生)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军旅三载的思乡之情和对父母兄弟的无限牵挂,容不得他置身事外,放弃了留队转士官的机会,他迫切的想回家帮年迈的父母和身残无望的哥哥们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自己家庭的困境与留队的美好前程,他咬咬牙含泪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复员回乡。
2000年冬天,从部队复员回乡的马永峥,来不及去体会轻松自由的百姓生活,屋里屋外处处都是他不停忙碌的身影,家中的一切琐碎事宜都是他新的战场,农村院落中有他干不完的零碎活,从此时开始他同年迈的父亲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靠他自己的辛劳努力,让这个灾难深重的家庭重新焕发生机带来希望,他真是太渴望改变现有的家庭困境和现状了,所以,在农闲的时候他安排好家中的一切进城打工,搬用工、工地小工、无论多累多脏的活,只要能赚到钱他都埋头苦干,尽管这样家里的开销与他微薄的收入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满头白发消瘦的父母,平日里舍不得给自己添件合身的衣服及鞋子,一分一厘的积攒着儿子赚来的辛苦钱,为的就是给有病的两个儿子购买日常辅助治疗的药品。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位老人怎么能忍心看着小儿子马永峥独自拼命赚钱来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呢?可想而知父母的内心是多么的煎熬与难过呀!也许只有暗自流不完的辛酸泪才能诠释父母对子女的那份“心疼”和“愧欠”吧!每当看见母亲以泪洗面的时候,马永峥的心里其实比任何人都难过,但还是强笑着宽慰母亲说:“妈!我知道你心疼儿子,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我辛苦点是应该的,儿子在部队那几年没有尽孝,也没给家里帮上忙,我还年轻现在苦点累点不算啥!都是我应该做的”。天底下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能在不幸中寻找到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莫过于母子间的这份体谅与理解。
艰辛的日子往复的过着,转眼间2004年春节到了,过完年后又要为了生活开始新的奔波,这年各个通讯公司在到处架设基站,马永峥通过熟人介绍,找了一份移动基站安装的工作,而且可以一年四季干活,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些,收入也还不错,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在工作中也比较勤恳卖力,就在2004年的4月1日,施工工地辗转到临近的金昌市,早晨从武威拉着一车零散设备,马永峥和随行的另外三名工友,乘坐老板给配的皮卡车前往金昌的施工现场,像往常一样各司其职,大家伙纷纷忙碌了起来,下午大家收工下班后,大家驱车踏上返程之路,谁曾想到同时也踏上了一条改变他个人及工友命运的“黑色死亡”之路,就在驶出金昌市区的第二个交通十字路口,他们乘坐的皮卡车与转弯急驶而来的一辆砂石装载车相撞,剧烈的撞击之后,现场一切惨不忍睹,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经3天后,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他全身没有知觉,唯一能动的就只有眼睛了,大脑一片空白,怎么也回想不起当时发生车祸的一切经过,紧接着是医院开出的手术通知书,父亲颤抖着双手接过通知书,不知如何是好,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祈求:“大夫你们一定要医治好我儿子呀!他还年轻,还没有成家,全家人的生活可全靠他了呀!”老泪纵横的大声哭诉着。
此次事故造成一死,一重伤,两轻伤,马永峥虽然被从鬼门关拽了回来,但是他也是此次事故中,除死亡的工友中伤情最重的,此次事故造成他颈椎骨折,脊髓损伤,伤情可能会使他后半生瘫痪在床,不能再行走,这个无情的现实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足以让他们万念俱灰,无法接受这个残酷无情的现实。手术之后没多久,于2004年5月他被转到武威的解放军第十医院进行恢复性治疗,这一住就是近3年。
2005年10月、马永峥跟着干活的老板,因此次事故一死,一重伤,两轻伤已赔付了近50多万,看到马永峥还要继续在医院耗下去,不知要花多少钱,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如空气一样从人间蒸发了,家人找了好多次也没找到,但是医院一次次的催费通知却让家人实属无奈,又不能放弃治疗,此时马永峥父母开始到亲戚邻居四处借钱,为儿子交医药费,刚开始还能借到,时间久了好多亲戚朋友邻居也开始有意躲避,就是因为他们家的情况比较贫困,怕借出去的钱不能收回,截止到2007年1月春节前,马永峥在医院除跟着干活的老板花的钱之外,自己又花去了接近20万,最后家里实在没有钱去支付医药费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回家静养,在办理出院手续结算时还欠费6000多元,因长期在部队医院住院,医院也了解到马永峥家里的实际情况,在医院领导协商研究后,先让办理出院,等什么时候有钱了再来补交欠费,如果实在困难就算了。就这样他出院回家了。
2007年1月马永峥带着高位截瘫的身躯回到了久别近3年的家里,回到家中开始了长达10年的卧床生活,因生活不能自理只有父母日夜坚守在身边,近60岁的父亲为了还债开始在外面打工赚钱,日常生活只能靠后来政府给的每年2000多元的低保来维持,2012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父亲因长期劳累,再加上心理负担过重,突发心脏病去世,此时家里就只有60多岁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此时,马永峥的战友找到了失联多年的他,得知家里的实际情况,战友们也开始自发的来救济这个家庭,但毕竟还有限的。
在一次和战友的聊天中,眼看着母亲已过70岁,提到了以后该如何生活的话题时,马永峥开始惆怅了,如果自己不能想办法自理生活,如果哪天母亲不在了,自己真不知该如何生活,战友看出了他内心的困惑,通过熟人结识了武威星星康复医院的赵明军院长,赵院长带着医院的康复医师来到马永峥家里进行评估,结果还算可以,最后的结论是:如果坚持康复训练,以后可以过轮椅生活,基本可以生活自理。在赵明军院长的开导下,又一次点燃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赵明军院长也承诺如果到他的医院去做康复治疗,会尽可能的免去部分费用,但是他卧床时间太久,下肢已经有了肌肉萎缩并坏死的症状,这就必须要接触药品来进行治疗,可是促使他康复的注射药品“鼠神经生长因子”价格比较贵一支就要200多元,而且要长时间使用,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之后几天,赵院长和他战友通过商量,先将他接到医院进行除药物之外的其他中医康复治疗,在此期间医院也免去了马永峥母子二人在医院的伙食费,而且通过近1个月的康复训练,效果比较明显,他基本能翻身了。这使马永峥更有了信心去康复治疗,想尽可能的减轻年迈母亲的压力,现在马永峥最大的心意就是能通过康复治疗让自己早日过上轮椅生活,早日实现生活自理。
俗话说“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大爱的家人们,伸出您大爱的手帮助帮助这个年轻人,让他早日康复、早日回归主流社会,给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西爱&甘露武威站为马永峥捐赠9400元,愿他早日康复。
新的一年开始,我们的爱依然在路上,从不停息,2017年1月3日,西爱&甘露武威站的志愿者一行10人(张振龙,潘玉琴,张雪梅,王生,赵明军,陆华伟,俞鹏山,姚文庆,李宗武以及星星康复医院医护人员),走进武威星星康复医院(西爱&甘露公益联盟单位),看望一位正在康复中的退役军人,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愿他早日康复。

鼓励他坚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表面的坚强抵挡不住内心的忧伤


坚强与关怀并存

经过锻炼,手指可以活动了

有爱就会坚强,温馨的一刻
感恩这一刻将爱播撒,将坚强放在他的手心,我们始终雪中送炭,春夏秋冬在变换,不变的是我们的爱,不变的是我们的行动,我们心在一起,爱在路上。

推荐动态
我要捐赠

支持您喜欢
的公益项目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能帮助更多人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要捐赠

查询我的
捐赠记录

查询我的捐赠

扫码关注甘露公益

  • 总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