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大窑滩的每一天……
白驹过隙的时间匆匆的带走了大窑滩的喧嚣,却给每个前往这里的人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30天前,9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从天南海北一起奔赴一个叫做“大窑滩小学”的地方,火车、客车、汽车的一番辗转后,来到了梦中的大窑滩。自此,9个人成为了一家人,来了一场与83个孩子的邂逅,22天,留下了生命中第一次支教印记。
我们的第一次支教,有太多的幸运。出发前,娟龙幸运的找到了大窑滩小学校长的电话,副队长薛薛的前期沟通,为我们备课、准备物资和心理预期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讯息;到达后,在我们感叹应该带更多手电或者带上蜡烛的时候,喜欢捯饬电的采矿专业小伙伴娟龙把我们的宿舍区通上了电,一片欢呼声中大家继续大战尘土,解决了吃住问题;招生时,学生人数从原计划的12名激增至75名,在开课后的一周内都有家长陆陆续续将学生送至学校,在教学场地有限、教学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我们依旧无法拒绝,队长和副队长商定了班级划分、课程调整和班主任的任命,得到了队员们的支持,当天下午便顺利地开始了我们的教学任务;支教的第二天,神奇的队友们利用学校的教育专线开通了大窑滩小学的无线网,支教生活因此增添了无数的乐趣;支教中,我们顺利地举行了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最欢乐的拔河比赛,长绳是副队长从没有关好的窗户中取出的;保障文艺汇演效果的音响是接待的刘大哥在演出前帮我们借到的,无法想象没有了长绳和音响,将会给我们留下多少遗憾。
我们的第一次支教,有太多的没想到。学生的激增,为我们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即便是在开学第一天就带着所有学生学习了《安全协议书》和《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安全》和《礼仪》课也不断教导学生们安全的重要性、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但依旧每天都要处理一些学生之间闹矛盾拌嘴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问题,更有学生屡教不改让我们甚是头疼;支教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辛苦的,每天早晨离上课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到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太多在教室打闹,每个晨读课的老师会提前10-20分钟便进教室督促学生学习;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5节课,大家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还要做饭、拍照、家访,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在晚上十一点以后睡觉,无比充实的支教生活让我们累并快乐着;还记得在支教中间,校长出于学校管理考虑向每位学生收取10元钱时我们的不安和后续协调时的万般纠结,感谢总社的鼎力相助和马校长的理解。
我们的第一次支教,有太多的默契。从未相见过的9个人经过20余天,为彼此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支教前,队长曾一度担心过队员的适应性,但到达学校的第一天,每个人不怕脏不怕累、乐于吃苦的表现,让队长顿时顾虑全无。在支教中,我们各施所长,一起默契的给孩子们上课、做饭、洗碗、家访、备课、彩排、爬山、陪孩子们玩耍,课时多的队员没有任何抱怨,课时少的队员会主动承担做饭的工作;家访时,三人一组,男生是我们家访安全的靠山,拍照、记录、询问,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彼此间便可默契的配合;爬山时,一路欢声笑语,互相搀扶照应着,增进了大家的感情。
我们的第一次支教,有太多的感悟。第一次经历支教,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用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智慧弥补着经验的欠缺。但仍有一些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更好:
第一,支教前应重视并加强与支教学校的沟通,了解学校教学条件、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情况及在学校的生活条件。在前期准备中,我们对支教学生人数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学生的激增导致学校课桌椅紧张,原本为每个孩子准备的教学物资也只能以公用的形式下发,虽未影响教学,但多少影响了给每个孩子带去的体验;对住宿等生活条件的了解如果更全面,将会更有针对性的准备生活物资,减少不便。
第二,在招生分班时可采用简单的摸底考试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基础的掌握,提高分班的科学性。面对83位学生,我们在开课前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掌握有所欠缺,很多学生虽然已经上五年级、八年级,但基础非常的薄弱,虽然在发现基础薄弱的学生后对其班级进行了调整,但还是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课程。
第三,根据学校条件充分准备集体活动。支教中举办的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准备时间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开始前的道具准备、彩排尤为重要,但每天既要上课,又要兼顾活动准备,每位支教队员的压力都很大。如果支教一开始,在全面了解清楚学校的基本情况后便开始准备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将最后集中的排练和彩排等任务分摊到每一天中,这样便可以既减轻压力又提高节目质量。
第四,更好地为支教结束后思考。我们是到大窑滩小学的第一批支教队,以后是否还有支教活动谁都不知道,校方、家长、学生对支教的认可度、期盼度也未有全面的了解,能否通过持续的支教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是否可以设计一份支教后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调研来更好地了解我们服务的对象,不断促进我们的支教?此外,支教的每一天都过的忙碌而充实,未曾有时间一起想想支教结束后的我们能继续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虽留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建立了师生联系的QQ群,但如何让我们的支教之情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地触动和帮助,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的第一次支教,伴着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和学生们的朗朗书声开始,载着满满的不舍、感动和回忆结束,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感动,留下了太多的记忆,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相聚,再一起回忆大窑滩的温情,感慨大窑滩的时光。
再相见,我们一起再谈梦中的大窑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