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家沟中心小学 楼晨
很多事一旦适应便会习以为常,于是时光匆匆,还没等缓过劲儿来第三周就结束了,我们开始“卷铺盖”道离别。
前两周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在第三周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熟悉感和责任感。我们对学生越来越了解,学生对我们也越来越熟悉,先前的乖巧与和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开始调皮捣蛋,开始“绯闻”八卦,甚至开始想方设法“逗”我们···作为一名师范生且正朝着教育事业努力的我,这是第一次真正的实践,看到学生的变化,引发了我一系列关于教育的反思与审视。
自己小的时候,偶尔被老师批评就会难过得要死要活,觉得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啦,是不是对我有看法啦等等,可是当我自己作为老师站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就算是我批评了某一位学生,甚至是当时很生气,但是其实对这个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对他当时的行为进行纠正。
一直以来,教师这个职业在众人的眼里就是无比高尚的,老师就像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光是“师德”二字就可以把老师拘束在一个没有情绪没有缺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站在老师这个位置上,才能理解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师也是人”!是的,在支教之前,我把教育这条路想的很美好,很理想化,我也想“快乐教育”。可是,现在似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当看到某个可爱的学生一而再再二三地淘气,确实是恨铁不成钢!这促发了我思考“教育是否真的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能实施因材施教的老师又有几个?教育凭什么是快乐的?怎么就一定是快乐的?我们既希望孩子快乐又希望他们品学兼优,那么教育里面必定有痛苦的成分,否则,有几个孩子是能自觉的天天捧着书看的呢?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必然不能一味地让步,我们要告诉他,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很多时候犯错的动机是因为他想引起周围人或者是老师的注意,这也就说明了孩子们的内心都有渴望展现自己的一面,亦或者说这是人的本能,所以,我觉得根据“教育戏剧”的理念可以挖掘出孩子的天性,这应该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当然,我的这些思考依然停留在极浅的层面,写这些,是因为这是我在支教过程中真实的感受与反思。
最后一周,不得不提的还是分别这件事。缘聚而聚,缘散而散。孩子们一封封地写着信,一次次地讲折好的爱心、花朵送给我们,他们的可爱、调皮、淳朴、天真,一切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瞬间就觉得我们在文艺汇演上唱的《再见》这首歌来形容我们的心情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他们跑来给我们送行,红着脸,流着泪,而我们却只能强忍不舍用拥抱安慰他们。当那个最调皮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让您操心了,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会常常向您汇报成绩”的时候,我真的只有别过头去不看他,然后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在爱心支教这条路上,我和孩子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我一定会不会就此终结支教路,而是要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正踏上征途,摸索前进,即便摔摔打打,我也依然会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西爱暑期支教志愿者 楼晨
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