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学名: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Bunge,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现状渐危种。梭梭又名琐琐,保护级别:3。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1-9米,树杆地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黄褐色,通常具环状裂隙;当年枝细长,斜升或弯垂,节间长4-12毫米,直径约1.5毫米。叶鳞片状,宽三角形,稍开展,先端钝,腋间具棉毛。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状,宽卵形,与花被近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矩圆形,先端钝,背面先端之下1/3处生翅状附属物;翅状附属物肾形至近圆形,宽5-8毫米,斜伸或平展,边缘波状或啮蚀状,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花盘不明显。胞果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贴生。种子黑色,直径约2.5毫米;胚盘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状,暗绿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喜光、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海拔下限(米):150;海拔上限(米):1500,仅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2600。
分布范围: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在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虽均有分布。
栽培技术:生长地区多为气候为极端大陆性地区。年平均温2--11℃,1月平均温-18~8℃,
7月平均温22--26℃,极端最高温42℃,极端最低温-42℃;年降水量30--200毫米或更低。它不仅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强,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根系发达,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抗盐性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种子成熟。http://b248.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j11gvezEHC0ipzOD72E3irwRvwmNUX3s*NN6efGqlsI!/b/dIoI3pOxDQAA&bo=9wAzAQAAAAABAOI!&t=5&su=0242805329&rf=2-9
梭梭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般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中、下旬长出肉质鳞片状的叶,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开始结实,9月末、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梭梭的当年枝,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长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达50厘米以上。但再生能力较弱。梭梭虽耐干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结实或种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结实率较高。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若温度在35℃以上,则发芽受到抑制。梭梭的种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种供翌年播种用。梭棱的株高和树冠变异很大。高度超过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干,由基部发出分枝,形成圆丛状。因其每年有一部分当年小枝枯落,故称它为落叶小半乔木。它的分布总与松散的土壤基质和较浅的地下水位有关。耐风沙,受到沙埋以后,仍然生长旺盛。喜生于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砾质戈壁低地、干河床边、山前冲积扇等处也有生长。梭梭是适应中温带气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区内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气候的干燥度大于4.0,≥IO℃的活动积温2500~3000℃,年平均气温在2~8℃的范围内,8℃以上的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虽有适于梭梭生长的环境条件,但没有梭梭的分布。
生物学特性:
梭梭具有2次休眠特性,4月底至5月初,型小而数量繁多的花5~8d迅速开放后,子房暂不发育,而处于休眠状态(夏眠),直到秋季气候凉爽后才开始发育成果实,10月底或11月初成熟,随即便进入冬眠。抗旱能力非常强,最显著的特征是,叶子退化成为极小的鳞片状,仅用当年生绿色嫩枝进行正常的同化作用。在干旱炎热的夏季到来后,部分幼嫩同化枝自动脱落,以减少其蒸腾面积。绿色的幼嫩同化枝条外表十分光亮,而内部完全被二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所包围,细胞小,细胞液浓度很大,渗透压高,抗脱水力强,这些特征都能有效的降低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ram的大气干旱。根系发达,主根很长,往往能够深达3~5米,而扎入地下水层,以充分吸收地下水。其侧根也非常发达,长达5-10米,往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侧根通常分布于地表层40~100厘米,可充分吸收春季土壤上层的不稳定水,下层侧根一般分布于2~3米,便于充分利用土壤内的悬着水。梭梭不但能够凭借其枝干的坚硬,表面灰白色,绿色同化幼嫩枝光滑发亮来反射掉部分阳光的照射,减轻高温对树体的灼伤,而且嫩枝肉质化,细胞液黏滞度很大,蛋白质凝固点很高,原生质亲水力很强,使其不致因高温而强烈脱水,造成代谢紊乱或停止。所以梭梭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高达60~70℃,甚至80。C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茎枝坚硬,木质部非常发达,韧皮部极度退化。夏秋季节肉质同化嫩枝不断脱落;秋末剩下的同化嫩枝皮层逐渐加厚,迅速木质化。所以梭梭能够忍受一40℃低温。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抗盐性很强。土壤含盐量在1%时生长很好,甚至在3%时成年树仍能生长。梭梭喜光性很强,不耐庇荫。梭梭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在1~3年生梭梭的高生长一般,5~6年生高生长最为迅速。树高达3米以上,树枝多而细长,树冠宽度小于树高,开始结实。10年生进入中龄林时期,树高4~5米,地径可达10厘米。树冠多发育成球状,冠幅宽度4-6米,开始大量结实。20年之后生长逐渐停滞,枝条下垂,侧方枝条折毁,开始进入衰老期。35~40年开始枯顶逐渐死亡。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树龄可达50年。
http://b249.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oaXC319mPkzzok.U34mPKszXU*i0G6NmqwKwZslfdMw!/b/dIwJbJTIDQAA&bo=3gH1AQAAAAABAAw!&t=5&su=041511713&rf=2-9http://b249.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uv0NWGLVjUY2T2n4adaogUvfm*nP82*1pn8l54cdaTA!/b/dO*AeZSnDgAA&bo=7AFCAQAAAAABAIk!&t=5&su=0239297025&rf=2-9
http://b247.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YXQbo5gFlEcSfe8qqhy*BjDAM9ZMM5pV56BOOGYuVKo!/b/dKJzQpOXDQAA&bo=7wF6AQAAAAABALI!&t=5&su=0102937809&rf=2-9
育苗: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设人工棱梭草场。在第一年秋末,采集成熟种子,然后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地作苗床。用落水盖草法或覆薄沙盖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移栽地段应选在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含水量不低于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苗木应选为一年或二年生的实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进行移栽。梭梭栽后,必须加强保护,封闭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长起来以后,方可放牧利用。
采种:种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实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或灰褐色时即可采种。新采的种子应除去果翅等,使种子纯度达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种子发芽力保存期通常为6-9个月,当年采集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一年后,发芽率下降到40-50%。
直播:一般采用播种育苗,选择轻沙壤土、轻盐碱土(含盐量不超过1%),地下水1—3米的土地为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沟深1.0-l.5厘米,覆土1厘米,播种量每亩2公斤。
栽植:一般采用植苗。梭梭对土壤要求不严, 育苗地以盐化不严重的沙土或细砂最为适宜,切忌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精细整地,播种灌水,培育壮苗。播种前翻松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种时间以4月末5月初最为适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2公斤为宜。巴蜀各地大多采用落水播种法播种梭梭,把整平的苗条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还潮湿时播种高于床面,随即覆细砂以正好盖住种子为度。如在大床中进行条播时,在灌过底水后待床面稍干时开浅沟播种,上覆细砂一薄层,而后引清水薄灌一次。覆砂厚度不宜过厚,以0.5-1厘米为宜。以后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一次,直到出齐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积水。苗木要求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壮苗。它适宜在粘质、砾质的丘间低地、盐渍化沙地上栽植。在流动沙丘上栽植要设置沙障,沙障形式可采用间距3米行列式,栽植行距与沙障间距等宽,株距1.0-1.5米。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距1.5-2.0米,株距1米。以春秋雨季栽植为宜,早春3月上旬至4月上旬雪化后,及时栽植。
http://b249.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gjhIwNmVxf4NDYscViXy2HlRIQOtnsqTyziwOQQDBTI!/b/dBgIbJQmDQAA&bo=awSAAgAAAAABAMo!&t=5&su=0254857393&rf=2-9http://b248.photo.store.qq.com/psb?/V11xOHWd0HkdlL/19.uAhoe83JTsBIT7pVVd4TXJP.4A5NcqbTRl37ba2o!/b/dKKV35MkDgAA&bo=xwGgAQAAAAABAEA!&t=5&su=028207809&rf=2-9
梭梭植后3-5年内禁止放牧利用。有灌溉条件可在6-8月灌水1—2次。要经常检查、修补沙障。注意防治病虫害。
植苗造林:
对苗木要求不大严格,一般苗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根幅在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健壮苗木,均可用作造林,成活率较高。2年生苗亦可,但成活率一般较1年生苗为低。栽植时要深栽,最好坐水栽植。梭梭最适宜在湖盆边缘地下水较高而盐渍化较低的沙地、沙壤地或固定、半固定沙丘问薄沙地上栽植,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均可。梭梭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也取得好效果。在湖盆沙地、沙壤土、丘间沙地、固定沙丘或其它一般沙荒地上植树造林,造林方法和其它树种相同。在流动沙丘上要设置沙障,一般栽植在迎风坡的中下部沙障网格内;在风蚀较为严重的沙壤地栽植梭梭,也要设置沙障。沙障应在造林头年秋季或初冬设置。造林密度一般为株距1.5~2米,行距3~5米。造林当年天气太早,应人工浇水l~2次。有河水灌溉条件的地区可栽前灌水,造林后每年或隔年灌水1次。另外,造林后如有风吹坏沙障的地方,应进行补修。
播种造林:
梭梭直播造林方法简便,节省人力、物力,但由于沙漠地区条件一般比较干旱、炎热和多风,管理困难,所以在沙漠地区进行直播造林,通常成活率较低,只有10%左右,特别是在盐渍化过重或风蚀较严重的沙地以及石砾戈壁上,成活率更低,甚至不能成功。但是在降水较多的年份,早春季节待冰雪融化时或秋季雨水较多,天气连阴的季节,在一些湿润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间沙地或湖盆沙地上及时抢播,成活率一般可以达到40%。
生态价值: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既能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过去,由于梭梭材质坚硬而脆,易燃而产热量高,火力为木材之首,稍逊于煤,堪称“荒漠活煤”,是优良的薪炭材。早在600年前元朝末年陶宋仪《辍耕录》一书中就记载过:“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以后纂修的《民勤县志》也写道:“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梭梭的嫩枝也是骆驼的好饲料。人为砍伐,过度放牧,自然生态恶化,梭梭林大面积死亡、萎缩。梭梭是古老的植物物种,寿命极长,存在多长时间尚无考证,在巴丹吉林东北地区,发现大量的梭梭林化石,同时发现恐龙化石。梭梭没有明显的年轮和树皮,与风沙的长期博弈,使其树形特异多姿。
西部爱心公益社环保部
2014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