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西学院学生李清鹏
————————————————-
“心,在一起;爱,在路上。一个人的影响,那叫能力,而大家的力量,那叫能量。”大学生李清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次受助,敲开了李清鹏公益事业的大门,且一发不可收。瘦弱的身躯所迸发出的爱心力量,如燎原之势不可抵挡——
与公益结缘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大三学生李清鹏,一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小男生,3年时间内,就将自己的爱心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1个人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人,并最终发起成立了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西学院15个二级学院均设有分会。
李清鹏的家乡在古浪县,小时候家境贫困,姐姐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把机会留给了他。李清鹏为实现自己和姐姐的梦想而刻苦学习。
上高中的时候,李清鹏获得了一份由中国福利彩票资助的每学年1000元的助学金。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个简单的信念在李清鹏的心里萌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井喷式爆发
2011年秋,李清鹏考入了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校期间,李清鹏利用课余时间,总是在不同的兼职岗位中穿梭,做家教、发传单、当服务员……甚至农忙时学校周边的农家玉米地里也会看见他帮工赚取生活费的身影。“两年多来,我从来没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李清鹏告诉记者,不但自己大学费用没向家里要过,他从去年开始,还长期认领资助了一名定西的贫困小学生,用自己的助学金每月资助这名小学生80—120元钱。
在自强自立的路上,李清鹏不仅摸索出了门路,总结出了经验,而且协助同学一起创办了河西学院大学生兼职服务中心,帮助更多像他这样的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在学习之余,李清鹏创建了河西学院首个青年志愿者社团——大学生“爱随行志愿者爱心社”(现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周六周日骑自行车调查走访,后整理资料借助网络公益平台,积极和全国各大公益组织联系,为身边的困难人群募捐善款。
在公益的路上,李清鹏是幸运的,仅仅两年多时间,他的“追随者”已达3000多人。2012年6月,李清鹏参加了张掖爱心企业举办的为高考学子志愿服务活动,免费接送高考考生,当年,他被评为“张掖市志愿高考行十佳志愿者”;端午节期间,李清鹏组织志愿者前往张掖市中心敬老院,陪老人们一起过端午节;2012年10月,李清鹏参加了西部爱心公益社发起的“希望装进书包,爱心背进山区”的爱心书包发放活动,给山区孩子带去书包、文具、体育用品,共计800多件。同月,他组织志愿者100多人,先后进行了以“清洁母亲河”、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公益环保活动;他还联系和组织学生社团与社会各个团体合作,共同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让学校社团走出去,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坚定信念传递正能量
每个周末,李清鹏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张,不是在走访受助者就是在走访受助者的路上。“我们协会志愿者虽然大多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但大家都有一个公益梦。”李清鹏告诉记者,每次走访,同去的志愿者的车费、伙食费等都是AA制,大家毫无怨言。
在公益的路上,李清鹏虽然幸运,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去年有一次,李清鹏在网络发起一个为贫困学生募捐书籍的倡议。其中有一位山东的爱心人士提出愿意捐助部分书籍,可是当得知李清鹏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时,这位爱心人士取消了捐助。“可能是觉得我资历浅,怀疑事情做不好才黄的。”但最终,李清鹏还是通过其他渠道募集到了图书,圆满完成了那次活动。
在2013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中,李清鹏被团中央、人民网评为“实践之星”。不仅如此,他还被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成为西部高校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大学生,他组织带领的河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赴肃南大泉沟小学义务支教小分队也入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200强。
“公益事业贵在坚持。”1月15日,李清鹏在北京参加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典礼,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与他聊天之际的这句话,令他铭记在心。“今后不管我发展的怎么样,身在何地,但追求公益的脚步不会停歇。”
文/图 本报记者 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