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玺娜,女,出生于1977年11月,河北衡水安平县人,喜欢文字,愿与文字为伍。
三十个孩子一个妈
文丨刘玺娜
安平,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古老的滹沱河畔,这里土肥水美,人杰地灵。岁月匆匆流过,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滹沱河水淙淙汩汩,似一首永远唱也唱不完的歌,诉说着古往今来,两岸儿女那动人的传奇故事。
冬日,傍晚,眼瞅着天儿就黑了。薄薄的轻雾好像几根似有似无的飘带,轻轻地缠绕在小村的周围,崔俊起走在弯弯折折的羊肠小道上,老远就望见自家的屋顶上缭起了炊烟,他按了按怀里的一个小包裹,还好,还在。里面是用黑色牛皮纸包了的块糖,那是买给儿子的。在1984年,对于普通农家来说,块糖可以算得上是“稀罕”物了,不过年不过节的,谁家舍得买来吃啊。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儿子可爱的笑脸,看到爹买了糖,孩子指不定得多高兴呢,想到这里,崔俊起嘴角上扬,脚下不由地加快了速度。
哇儿……一声似小猫的细叫打破了冬夜的沉静,虽然那声音很轻很弱,可他还是听到了。抬头看了看,隐隐约约,前面路边好似扔着一个不大的包裹,崔俊起一愣神儿:谁家的婆娘,真是落落(lala)蛋的鸡呦,怎么把一件花棉袄丢在那。走到跟前,仔细观看,他一下子呆住了,哪是什么棉袄,分明就是一只碎花小被子,里面裹着的,竟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原来那声似有似无的“猫”叫,就是这孩子发出来的。崔俊起抱起孩子,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堂屋,妻子王晓芬坐在马扎上,灶间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把她的脸蛋映得通红,玉米面北瓜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吱呀”一声门响,一股寒气袭身,王晓芬打了个冷战:“回来啦?”
男人没吭气儿,大步,径直迈进里屋。王晓芬抬手关门,紧跟着走了进去。
男人把一个营什(东西) 放在炕上:“你快瞅瞅。”说完,两手拢到嘴边,轻呵着。
“啥?”王晓芬撩开小被儿的一角,愣了:“哪来的?”
“捡的。路边。不知道是谁扔的,肯定是不要了。等了一会儿,也没人来。就抱回来了。黑灯瞎火的。”男人明显有点语无伦次。
王晓芬看了一会儿自己的男人,又盯着这个娃瞅。忽然,跟做了什么决定似的,鞋一脱,爬上炕,坐在炕头,解开棉袄的大襟,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暖和暖和,快去小卖部买袋奶粉吧。”
“哎!”崔俊起应着。
“别忘了买奶瓶!”
“知道了,孩儿他娘。”
这不是故事,也不是小说,是真人真事,就发生在安平县安平镇的兴贤村,王晓芬捡了个闺女的事儿,就跟长了翅膀一样,飞也似得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说啥的都有。有的说,这孩子命苦啊,亲娘咋恁心狠,一生下来就给扔了?有的说,还不是人家王晓芬心善,要不是她好心收留,这孩子扔到路边,保不齐就得冻死饿死。
娃一天天长大了。会笑了。会跑了。娃背着书包上学去了。王晓芬给这个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崔金凤。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王晓芬打开自家的大门,一个纸箱倚门而立,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孩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孩子有缺陷——唇腭裂。王晓芬毫不犹豫地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孩子大小是条命啊,咋能说扔就扔了呢。”
孩子有缺陷,王晓芬却不嫌弃,三十多年过去了,她把一个个被遗弃的孩子抱回了家,崔石雨、崔石东、崔石进、崔石静……他们当中有唇腭裂的,有脑瘫的,有软骨病的,还有的是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他们从一生下来,就与别人不同,因为这种不同,就注定了他们内心的自卑、孤独和随之而来的各种不愉快。可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爱心妈妈”王晓芬,王晓芬给了他们一个家,用爱温暖了这些被遗弃孩子的心灵,用爱抚慰了这些残疾孩子的伤痛,王晓芬给他们吃饱穿暖,为他们遮风挡雨。
“妈妈,我不去上学了。”崔石东从学校回来,把书包一扔,就委屈地趴在炕上流开了眼泪。
“怎么了,东?是功课学不会,还是有人欺负咱们了?”崔石东只是手指稍有残疾,王晓芬知道,他是一个脑瓜特别聪明的孩子。
“妈妈,有个同学说我是捡来的孩子!没爸没妈!”
“谁这么说咱们来着,我找他家去,非跟他掰扯掰扯不可!”这一刻,性情一向温和的王晓芬妈妈怒发冲冠,她可以任劳任怨,可以受苦受累,但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瞧不起她的孩子,她的任何一个孩子也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妈——”崔石东一头扑进王晓芬的怀里。
“好孩子,谁说我们东没爸没妈,我们东不但有爸有妈,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你是捡来的不假,可爸爸妈妈都爱你。你能上学,你比不能上学的脑瘫弟弟不强多了吗。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多长知识,听老师的话,争取将来拥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我这当妈的也就心满意足了。”王晓芬摸着崔石东的头,意味深长地说。
2013年的寒冬腊月,天那个冷啊,小孩儿的眉毛上都挂着霜,老爷爷的胡子上结了冰,王晓芬家新来了一个不足两斤的婴儿。两斤是什么概念,你称两斤肉仔细掂量掂量就知道了,那是多么小的一块?就那么一丁点儿的小肉团,他有胳膊有腿,有脑袋有眼睛,你想摸摸,都不知道从哪下手,那胳膊细的,就跟大人的大拇指差不多,任谁看一眼,脑袋里保准会闪现一句话:这能活吗?
由于早产和营养不良,又没有母乳,这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王晓芬解开自己的棉袄,把孩子揣在怀里,就那么暖着……王晓芬还有很多事要干,眼前还一大家子人等着干活呢,抱柴禾烧火,做饭,照顾其他孩子,无论干什么,都把这个“肉疙瘩”暖在怀里,精心照顾。
有一首歌里唱道: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妈妈乳房里流出来的乳汁多好啊,不烫不凉随吃随有。孩子太小了,没有丁点儿抵抗力,能不能养活都是个问题。但王晓芬没有退缩,从不畏惧,孩子吃的少,饿的快,凉了不行,烫了也不行,白天还好熬,到了夜里,她要三番五次的起床给孩子热奶、换尿布。北风吹,雪花儿飘,春天款款地来了,花儿俏俏地开了,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道多少次的吃喝拉撒,王晓芬终于把收养的这个孩子养活了!还是个健康的、忽闪着大眼睛的男孩儿!
三十多年,王晓芬陆陆续续收养了三十多个孩子,孩子们长大了,有的结婚了,生子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三十多年,王晓芬的老伴崔俊起已经去世了,这个一辈子勤勤恳恳不停劳作,一辈子为了这个家的汉子,撇下王晓芬和孩子们走了;三十多年,王晓芬的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脸上爬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三十多年,王晓芬被评为“爱心妈妈”、“道德模范”,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捐赠……
可王晓芬说,她觉得三十多年,她收获最多的,是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们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