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先平,男,汉族,生于1964年,1岁多患上了小儿麻痹,系肢体二级残疾人。1971年9月至1977年7月在上小学;1977年9月至1982年上中学;1982年至1989年,新疆冶建工会工作;1990年至2006年,头区福利厂工作;2007年至今,经开区(头区)钢城片区残疾人专委。2012年开始做残疾人公益活动。
今天讲的这个故事,主人公是我和我的爱人。故事虽然普通,但是我很感谢她这么多年来对我无私的照顾,无论任何事,她首先想到我,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却把最好的留给我。
1990年,一个对未来充满梦想和憧憬的漂亮女孩,从陕西和同村的姐妹一起南下打工。在那个年代,女孩不仅想要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更想要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与别人不同的是,她还有一个文学梦,从小就期望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为此,她也曾偷偷地将自己稚嫩的文字放进邮箱,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和期望。然而,所有的等待都是无期的,所有的梦想在等待中消失,所有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在南方那个湿润春天的某一天,她闲暇时随手翻看着一本当时比较时尚的杂志《当代青年》,无意中看到其中一页的下方的一段不起眼文字,她被打动了。其实就是一句诗:“总有一个声音在远方,总有一个诱惑在远方”,看到了下面的署名,她记住了这个叫史先平的大男孩。看到这句诗,看到他的独白和简介,她忍不住写下了平生第一次给一个陌生男人的信件。
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说起当年,她仍然清晰地记得这封信的文字:“假如这份信任是你的,请接受一份远方的友谊”。没几日,她收到了回信,她欣喜若狂,因为回信中刚劲潇洒的字体,更因为诗一般的文字。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鸿雁传书,在不断的深入交往中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知道了他是一个不甘心命运的安排而自强不息的双腿残疾之人;他也知道了她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充满梦想的农村女孩。年龄相差六岁,哥哥妹妹的称呼显得更像一家人。不知不觉间,这个女孩爱上了这位大哥哥,但她知道,这几乎不可能。
她在家是父母最小的女儿,那个时候父母已经帮她找好了婆家,离家很近,男孩的家境也比较殷实,还会开车,也高大帅气。她也想就这样和男孩结婚生子,可以随时看望渐渐老去的父母,过身边所有女孩该过的日子。但心里,总是不甘心被命运这么安排,更放不下给她不一样感觉的文采飞扬的哥哥。
终于,有一天她向哥哥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也想千里迢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在经过两人的商议后,女孩决定偷偷离家北上,去寻找一个不一样的生活。二十出头的她,满怀信心的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经过两天三夜的火车颠簸,她来到了他的身边。
其实她心里已经想象到了最严重的结果,两人初次见面,她感觉并不陌生,看着这个矮小的哥哥出乎意料,还看到他可以自行走路,虽然走姿难看了点,她却没有因为他的双腿残疾而感到意外。
两人相处的日子很多,她看到他多么努力地工作生活,电器维修、上班、还在创办着自己的印刷品《塞笛》诗刊。看他那么忙碌,那么充实,那么自信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完全想象不到他竟然没有残疾人应该有的自卑感。
相处了近一年时间,她决定将她的一生托付给这个双腿残疾又阳光的大男孩。虽然这期间有来自家人的阻力,甚至在父亲无法接受要断绝父女关系时,她也没有退缩。如愿以偿,他们结婚了,没有仪式,只是领了结婚证,喊来木工做了套家具就算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开始多了油盐酱醋的纷争,也有了生活中各种的小摩擦。她是一个比较马虎、粗枝大叶的人,而他却是凡事都井井有条,干净利落的人。于是就会偶尔出现争辩,甚至争吵,这些都无伤大雅,反而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紧密。现在,虽然相互之间没有了当初恋爱时的那种感觉,但还是很相爱。
时光飞逝,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她不再是那个烂漫的女孩了,他也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时光让他们两人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亲人,虽然没有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有的却是相互的关心与牵挂。
相互搀扶着走了二十多年,身为残疾人的他,内心非常感恩她的付出。现在儿子长大了,家也在两人共同的努力下不断地改变、充实,家虽然不大,却有着浓浓的亲情环绕。
这就是爱情与亲情的距离吧。